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队伍
《钱江晚报》人物专访--束景南“坐而论道”
发布者:wx 发布时间:2013-09-12 00:00:00 阅读:

 

庄子、孟子、朱熹、王阳明,都是他的研究对象
还是硕士生时,他就发论文挑战主流学说
束景南:坐而论道
  我们去的时候,束景南正在拉二胡。曲目是《二泉映月》,在暮夏的午后,缠绵悱恻。
  这是他最热爱的“锻炼”,每天,束景南都要拉二胡两小时。拉到忘我时,已然有些庄子“天人合一”的境界。
  庄子,是他最早研究的领域。1979年,束景南还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在权威期刊《哲学研究》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庄子的文章《论庄子哲学体系的骨架》,当时在学术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和“主流”唱反调。
  当时普遍认为,庄子提出的“坐忘”的哲学是“自欺欺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糟粕”。束景南却提出,庄子的《逍遥游》里说的是,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待”的,不自由的,即事物都要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依靠才能存在,如果人能做到去知、去欲、自然无为,便能进入“无待”的自由境界,不是什么“主观唯心主义”。
  同一年,他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也论孟子的哲学思想》,对孟子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新的观点。
  紧接着,束景南又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了《扬雄太玄创作年代考》。
  “硕士生在权威刊物上连发三篇文章,迄今还没有人破这个记录。”提及这些,束景南颇为自豪。
  1981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束景南被分配至苏州大学中文系,他将自己对哲学的浓厚兴趣转变至哲学研究。1992年,束景南《朱子大传》出版,为他在业界赢得了不少赞赏。
  在《朱子大传》中,束景南为朱熹平反。
  “朱熹对‘人欲’的含义有清晰的界定,‘人欲’是指过分的追求,而对于正当的追求,所谓‘食色,性也’,朱熹从来没有说过要‘灭’。用我们现在的例子来说,上班领工资是正当追求,贪污就是过分追求,对待贪污当然是要‘灭’的。”束景南说。
  如今,他正在写作《王阳明年谱长编》,150万字的著作。
  束景南从小喜欢书法,百万字的著作,都是在稿纸上一笔一笔工整手写的,他说就当练书法了。而他的书稿,就是他最好的书法作品。
2013912163047618.jpg
师从陈寅恪大弟子蒋天枢,束景南牢记第一次见面时,先生的告诫
要看没标点的古籍原本
不能偷懒去看点校本
实习生 蒋冰琼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直到现在,苏州大学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我们图书馆里的古籍藏书,这么多年来,全翻看查阅过一遍的人,也就束景南了。”那时,每天早上,束景南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
  束景南师从陈寅恪的大弟子蒋天枢(1903~1988,文史专家),治学严谨,“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是他在采访时说得最多的。
  他的认真还体现在审稿上,这篇两千多字的稿子,束景南足足看了近6个小时,错别字、标点符号,他都细心地一一改过。
  (以下记者简称“记”,束景南简称“束”)
【治学】 下苦功夫啃原本
  第一次见面,蒋天枢先生就要求我看书一定要看没有标点的古籍原本,不能偷懒去看点校本。
  记:您是从小就对文化史感兴趣吗?
  束:其实我小时候更喜欢文学,当时社会上流行苏联小说,我也接触过不少,最喜欢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与高尓基的早期小说。西方文学最喜欢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与拜伦的《唐璜》。
  1962年,我考上南京大学,读的是历史系。后来毕业分配,我先到解放军农场劳动两年,然后到江苏启东农村的一所民办中学里教了八年书。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搞过文学创作,写了一些小说和诗歌,还发表在杂志上。
  我觉得,各方面的经历和爱好,都是一种磨炼和提高,对我后来进行文、史、哲的贯通研究有很大帮助。
  记:那您的文化史研究之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束:1978年,我到复旦念研究生。我的学术研究之路,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我在复旦的导师,是著名的文史专家蒋天枢先生,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大弟子。
  记:蒋天枢先生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很特别?
  束:蒋先生传承了陈寅恪先生注重文献考据的治学方法,在学术上非常严谨。第一次见面,他就要求我看书一定要看没有标点的古籍原本,不能偷懒去看点校本。
  他对我说,你只有下苦功夫去啃原本,才能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古籍的含义,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做研究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他还说研究先秦文学首先要过古文字关,所以我又去苦读甲骨文、金文。
  复旦毕业时,蒋先生给我的临别赠言也是同样的话——“治学,要从自己收集原始资料出发,从自己校对古书入手。”
  我一直牢牢记着蒋先生对我的忠告,在复旦的三年,这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治学方法。
【朱熹】 他是宋代的头号大儒
  我是把朱熹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代表来研究的,我认为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记:您对朱熹很有研究,还写过《朱子大传》、《朱熹年谱长编》,但在大家眼里,朱熹一直是以道学家的形象出现的。
  束:人是复杂的,不能符号化、简单化。朱熹其实是一个心态非常丰富的人,学问渊博。他是中国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宋代的头号大儒,一生专心治学,著作宏富,他到死的前一天都还在修改《四书集注》(儒家理学的名著)。
  另外,朱熹还是著名的诗人、古文大家。那首《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把治学的道理说得多妙。
  我是把朱熹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代表来研究的,我认为他是百科全书式的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
  记:在您眼里,朱熹是个怎样的人?
  束:中国古代一向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但朱熹很特别,他不想做官,一生中做官的时间加起来也只有短短七年半。剩下的时间,他都在家里著书立说,开门办学。就是在做官的时候,他也注重教育。
  朱熹出任南康知军,在庐山创建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三年后他解职回乡,又在武夷山修建了武夷精舍,讲学授徒。后来到湖南做官,他又修复了岳麓书院。
  朱熹还很有社会责任心,敢于直谏。朱熹曾向宋孝宗上了一道很长的奏折,说天下不正的根源在于皇帝一心,就是因为你这个做皇帝的一心不正,所以天下才出现动乱,要想国泰民安,皇帝必须自己先“正心诚意”。
  他当面批评指责了皇帝的种种罪过劣行,这让宋孝宗很是下不了台,就把他罢官了。
  朱熹晚年入朝给皇帝做“侍讲”,给皇帝讲四书五经的同时,还当面给皇帝提出很多批评意见,声色俱厉。最后,皇帝受不了了,朱熹前脚刚出门,皇帝就写了一张条子让太监递出去,说,现在冬天下雪太冷了,怕你这个老儒身体扛不住,你还是回家去吧。
  这些事史书上都有记载。现在人们都说“海瑞骂皇帝”,却不知道其实朱熹骂皇帝骂得更凶。
  记:可是朱熹也说过“存天理,灭人欲”,引起很大争议。
  束: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都存在的误解。我们常常望文生义,认为朱熹说的“人欲”是指人的各种自然本性,包括吃饭、穿衣、结婚生子等等,这些需求怎么可能灭绝呢?
  这种理解是不对的,我们要看朱熹自己怎么说。朱熹说的“人欲”,是指过分的追求,而对于正当的追求,他从来没有说过要“灭”。
【建议】 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
  学术研究同文学创作是两回事,需要对古籍进行查找、整理、阅读、考辨,不像文学创作那般浪漫、那般有趣,但实在是省不了的,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记:现在大学里选择历史等人文类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下降,您会担心吗?
  束:我觉得情况或许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严重。
  我上大学那会儿,全国每年招的大学生不过十万,文科少得可怜,现在每年有好几百万的学生入学。读人文专业的学生,相对数是下降了,但绝对数量是有上升的。
  记:要做好学术研究,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束:做学术研究,最关键的是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去,踏踏实实,锲而不舍。就像一句老话说的,“把冷板凳坐穿”,才可能出成果。
  我不是天才,做学问很笨。研究朱熹,研究王阳明,光搜集资料就各用了十几年,从一万多册古籍里面一点点爬梳,逐渐积累。
  学术研究同文学创作是两回事,对古代文化的学术研究,需要对古籍进行查找、整理、阅读、考辨,不像文学创作那般浪漫、那般有趣,但实在是省不了的,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所以,对于现在有心治学的年轻人,我的建议,就是当年蒋天枢先生跟我说的话,踏踏实实地从文献和资料出发,认认真真做学问,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
2013912163243373.jpg
找他就去图书馆
讲述人:鹿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对于我们而言,束老师是一位极具恻隐之心的长者,对他人有容人之心,有成人之美;对学生有栽培之意,有引导之力。
  每每和老师接触,他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态度,平和近人却不失长者的端肃,谨言慎行却也有洒脱自若的气质。
  老师曾经讲到:“一名矢力读书研究的学人最重要的两个素质,一是自信;二是勤奋。”
  而在具体治学态度方面,老师则以陈寅恪先生“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为座右铭,强调学以“求真”为归,“求真”首先是对材料的搜集、考辨。
  事实上,他自己也是这样去做的。学校图书馆三楼大型文献阅览室第一排面朝门的位子,几乎成了他的专座,如果你要找他,在那里最容易找到他。
  老师爱好广泛,刚来浙大的时候,他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看遍了杭州各处景点,至今每次提起也总是兴致盎然。
  此外,老师的二胡演奏水平绝不输专业演奏家,而他的书法更是端雅俊逸,独具风格。老师的最新力著《阳明佚文辑考编年》,封面上的隶书便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请他亲自书题的。
  每次师兄、师姐毕业时,都会向老师求一幅字以作留念,索字的人越来越多,老师也总会提前为他们准备好,每个人拿到的书法内容各不相同,老师会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鼓励抑或鞭策。
  我问过他,是怎样做到样样精通的呢?他的回答是:“这也是要花时间的,只是我这个人呢,一旦喜欢做一件事情,就会努力做到最好。”
20139121635237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