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成果 > 学术论著
《唐宋步虚韵的词学观照》摘要
发布者:樊婷 发布时间:2017-04-15 13:21:54 阅读:

 编者按:陶然、周密《唐宋步虚韵的词学观照》一文,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该文从音乐及词学的视角考察唐宋道教步虚韵及相关问题,复借助步虚韵以推考唐宋词乐。在研究领域和方法上均有较为重要的开拓意义。兹选录该文摘要。

                          《唐宋步虚韵的词学观照》摘要

道教步虚韵又称步虚声,是道教最早的经韵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道乐曲调。唐宋时代崇道之风大兴,步虚词的创作也颇盛。尽管步虚词属于宗教仪式中的应用文体,但经过道门内外文人的创作,唐宋步虚词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文学内涵。前贤时彦对唐宋步虚词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多偏重于步虚词文辞字面的研究。因此,从音乐与词学的角度来观照唐宋步虚韵显得十分必要。

步虚韵与汉魏清商乐尤其是南方祀神歌有密切渊源,与佛教梵呗也存在同源互通的纠缠关系。这样,步虚韵就和唐宋词乐,借助清乐这一中介,有了互相关联的可能。这种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证明:第一,鱼山神女传说。这一传说同时向佛教梵呗和作为步虚词来源的南方祀神曲渗透,也显示出两者之间交融的可能。第二,寇谦之、陆修静改制经韵的清乐背景。北魏时期,天师道的创始人寇谦之将道教仪式中的直诵经文改为配乐音诵。而最早的音诵经韵吸收了清商乐的元素。南朝陆修静也是道教经韵的改革者,他创制的步虚词是道教仪式中使用的最早记载。陆修静世居江南,自小受南方文化熏陶。他音乐的习得和审美偏爱,一般只可能是南方的清乐体系。第三,步虚韵与梵呗声情的相类性。

唐宋时代步虚韵渗入燕乐并迅速流衍盛行。唐宋乐有雅乐、俗乐之别,雅乐归太常,俗乐归教坊。步虚韵作为道教科仪音乐的一种,也有道门内部与道门外部的区别。大致而言,道教内部因恪守古风师法,虽也随时顺俗地略有变化,但总体幅度不大;而道外步虚韵在声韵、腔调及表演方式方面均有改变,并进一步融入燕乐系统,发展成为词乐的一部分。作为步虚韵的歌辞形式,步虚词也呈现出齐言诗体与杂言词体并进的趋势。道教内部科仪法事多沿用齐言诗体步虚,而燕乐系统中的步虚词则齐言、杂言并存。步虚词的齐言、杂言变化对考察声诗、曲子词的转变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唐宋时代不少词调如《捣练子》、《步虚子令》、《忆江南》及《西江月》等都与步虚韵、步虚词相关。

汉魏清乐早已消失,唐宋词乐亦已无传,不过,道乐在道教中有严格的传承模式,不少道教场所进行科仪活动时,尚有《步虚词》的唱诵。因此,借步虚韵以推考唐宋词乐中的一些问题,应该是很有研究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