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教授主持“浙大东方论坛”之“佛教哲学中的‘时间’ 概念”讲座
发布者:wx 发布时间:2013-04-16 00:00:00 阅读:次
2013年4月12日晚上7点,受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宋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家董平教授之邀,比利时根特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巴德胜(Bart Dessein)教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作了佛教哲学中的“时间”概念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浙大东方论坛”第114讲,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董平教授主持,共约有300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董平教授首先对巴德胜教授及其演讲主题进行大致介绍,随后巴德胜教授用中文为在场师生阐述了佛教哲学中的“时间”概念,他指出,“时间”很抽象,但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基于对古希腊、天主教、中国哲学等不同文化与思想关于“时间”观念的分析引申出佛教对“时间”的看法,和古希腊、中国哲学一样均是持循环论的立场,并提出“十二之缘起”对此进行阐释。同时,另一方面,关于“时间”和世间一切之关系问题,佛教哲学家也和其他思想一样看到其中有两种可能性:时间在东西内;东西在时间内。但这两种可能性内部均有无法解决的矛盾。鉴于此,小乘和大乘的佛教哲学家均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前者以说一切有部为代表,该派认为时间和东西是共在的,任何事皆有尚未作业和已经作业两种状态,人所要做的就是停止作业,跳出轮回,也就跳出了时间的束缚;后者以中观派为代表,该派则完全一反小乘佛教哲学家的看法,认为佛陀的教学是超越人类思虑的,所以不应纠缠于理性层面的思辨,而要从“空”出发去体悟宇宙生命的实相。以上两家思想对整个中国佛教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场师生被巴德胜教授幽默的风格打动,演讲结束后与其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本次讲座在董平教授精彩的点评中结束。
巴德胜教授简介:巴德胜(Bart Dessein)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主任,布鲁塞尔欧亚研究所研究员,比利时皇家海外科学院研究员,欧洲中国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佛教阿毗达磨、般若学、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曾在《亚洲哲学》、《东方佛教徒》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大量关于佛学、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中国语言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并为百科全书撰写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