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交流
印第安那大学吴荣桂副教授来访并作学术演讲
发布者:wx 发布时间:2013-09-12 13:30:29 阅读:

   2013年6月27日下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Michael Ing(吴荣桂)先生为人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礼的悲剧意识”的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家董平教授主持。

  自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礼”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深深影响着每一个生活于其中的个体。随着时代的变迁,“礼”的内容在无数思想者的努力下日渐丰富。当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那个由“礼”所建构的世界,第一印象无疑是神圣而渺远的。吴荣桂副教授在讲座刚开始同样提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希望我们借此注意的是“礼”所蕴含的“悲剧意识”。通过对“三礼”等文献的解读,吴荣桂副教授认为,所谓“礼的悲剧意识”就是指一种脆弱世界的矛盾感,而正是这种矛盾使得“礼”和现实世界形成了难以言说的张力。
  随后,吴荣桂副教授结合《礼记》、《仪礼》两部中国古代的重要“礼”文献谈了“礼的悲剧意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因为历史的发展,“礼”的仪式和“礼”的内涵相背离使得“礼”的执行变得日益困难;二是“礼”的体系日益复杂化使得“礼”的得失变得模糊;三是“礼”的效力自周代开始日益丧失。
  吴荣桂副教授重点举了祭天、丧礼等例子,说明了“礼”的实质内容及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演变是如何从上述三个方面体现“礼的悲剧意识”。有趣的是,吴荣桂副教授所举的例子中还包括像婚礼等一般人看来充满吉庆色彩的“礼”。他强调说,“礼的悲剧意识”不仅仅体现于祭天、凶礼、军礼等肃穆、庄严的“礼”中,同时也体现在吉礼等喜庆之“礼”中。换言之,“礼的悲剧意识”是贯穿于整个中国的礼仪之中的。由此,吴荣桂副教授进一步指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同样具有“悲剧精神”,并且这将是研究中国文化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
  讲座结束后,董平教授对讲座作了精彩点评。在场师生也就“礼”、“悲剧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与吴荣桂副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吴荣桂副教授是应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家董平教授的邀请而来访的,同时也是我校与印第安那大学校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内容之一,浙江大学外事处为吴荣桂副教授的来访做了大量工作。
2013912161331313.jpg